「由獨裁行到民主」
-
「剛剛在趕 essay 的過程中看到一本書,叫《自我解放戰略規劃指南:延伸閱讀 ⑤ —— 從獨裁走向民主》。本身只希望看個大概然後回到 essay,結果把整本書看完了。心中迸發著一股強大的慾望:我很想把這本書詳細地分享出去。
作者吉恩.夏普(Gene Sharp),哈佛愛因斯坦研究院(Albert Einstein Institution)。譯者蔡丁貴,國立臺灣大學教授,自由台灣黨創黨黨主席。特別嗚謝這兩位學者,讓我對政治抗爭的想法在短短二小時之間開出一條新路。
書中提出了許多觀點,嚴重衝擊著我現時的想法。可是,這卻是我看過研究如何推翻獨裁政權最嚴謹的長遠建議。以下是全書不同部分的直接節錄,大概佔了全書 10% ,希望能整理出一個有意義的大概。本書題為《從獨裁走向民主》,我相信,在一個政權走向極權之前予之消滅,遠比留待這政權變成獨裁後再消滅來得容易。
有關暴力
不管選擇暴力它有多少正面的理由,有一點是明確清楚的。如果將信心寄託於暴力手段,就是選擇了壓迫者幾乎總是佔盡優勢的這種抗爭形式。獨裁者擁有施加壓倒性暴力的裝備。不論這些民主人士能夠堅持多麼長久或短暫,最終經常還是逃避不了嚴酷的軍事現實。獨裁者幾乎總是在軍事裝備、彈藥、運輸與軍隊的規模方面佔有優勢。民主人士儘管勇敢,但(幾乎總是)不是獨裁者的對手。
有關遊擊戰
當認識到傳統之軍事反叛並不實際的時候,有些異議者就會傾向採用游擊戰。不過,游擊戰很少,如果有的話,給被壓迫群眾帶來好處或者帶往民主體制。打游擊戰不會是一個好的解答,特別是它會造成自己人民重大傷亡的明顯趨勢。游擊戰儘管有理論與戰略分析的支持,有時還有國際的支援,卻不能保證不會失敗。游擊戰往往持續很長的時間。社會大眾往往受到統治政府的強迫搬遷,造成人們的巨大痛苦與及社會紛亂不安。
政治權力的六種來源
① 權威性 Authority:人民之間的一種信念,認為政權是合法的,而且他們自己有道義上的責任服從這個政權。
② 人力資源 Human Resources:向統治者服從、合作、提供協助之人們與團體的數量與重要性。
③ 技能與知識 Skills and Knowledge:統治政權為了執行特定施政所需要的、而由與統治者合作之人們與團體所提供的技能與知識。
④ 無形因素 Intangible Factors:可能誘使人們服從與協助統治者之心理上與意識形態上的因素。
⑤ 物質資源 Material Resources:統治者對於財產、自然資源、財務資源、經濟體系、以及通訊與運輸等管道的控制或掌握程度。
⑥ 制裁 Sanctions:為了政權能夠存在及其政策能夠貫徹,必須以威脅使用或實際使用懲罰、確保可以迫使那些不服從與不合作的人們屈服與合作。
公眾與社團撤回對侵略者與獨裁者的合作,可以減少、甚至可能切斷所有統治者所依賴之權力來源的供應。沒有這些來源可以使用,統治者的權力就會減弱,最後會完全消散。
獨裁政權的弱點
儘管外表上它是強大的,但所有獨裁政權都有弱點、內部的無能、個人間的爭權奪利、機構性的無效率、以及組織與部門之間的衝突。時間長了,這些弱點會讓政權的效率降低,更容易受到變化之情勢及有意識反抗的攻擊。獨裁政權想要實現的事,不是每一件都能完成的。例如,有時候連希特勒的直接命令都沒有得到執行,因為他下面的人拒絕貫徹。如我們前面觀察到的,獨裁政權有時候甚至會迅速潰散。
有關非暴力抗爭行動
已經被確認之非暴力行動的具體方法大約有二百種,一定還有更多的方法。這些方法分為三大類:抗議與說服、不合作及介入干預。
①:非暴力抗議與說服的方法大多是象徵性的示威,包括遊行、列隊行進、守夜等(54 種方法)。
②:不合作分為三個子類別:(A)社會性的不合作(16 種方法);(B)經濟性的不合作,包括抵制(26 種方法)、罷工(23 種方法);及(C)政治不合作(38 種方法)。
③:非暴力的介入干預是最後一個類別,是用心理的、物理的、社會的、經濟的或政治的手段,如禁食、非暴力佔領以及平行政府等(41 種方法)。
與軍事的手段不同,非暴力抗爭的方法可以直接集中運用於當前面臨的議題。例如,既然獨裁政權的議題主要是政治性的,那麼非暴力抗爭的政治形式就至關重要。其中包括否定獨裁政權的合法性,以及對它的統治不給予合作。不合作也可以是針對特定的政策。有時候拖延與耽擱可能是靜靜地甚至是秘密地進行,而在其他時候,公開的不服從、反抗性的公眾示威與罷工是可以全然公開的。
在另一方面,若獨裁政權有經濟壓力的弱點,或者公眾對獨裁政權的許多不滿是屬於經濟性的,那麼採取經濟行動,例如抵制或罷工,就是適當的抗爭方法。獨裁者剝削經濟體制圖謀私利,可以採取小型的總罷工、怠工、以及某些無法取代之專門技術人員拒絕提供協助(或突然失蹤)來對應。選擇性地進行各種形式的罷工可以在原材料之製造、運輸、供應與產品之流通等某些關鍵的環節上進行。
對暴力抗爭者的態度
不過在有些情況下,對獨裁者使用小型的暴力也許是不可避免的。對政權的不滿與怨恨可能會爆發成暴力。或者儘管他們認識到非暴力抗爭的重要角色,某些團體可能不願意放棄暴力的手段。在這些情況下,並不需要放棄政治反抗。不過,需要儘可能把暴力行動從非暴力的行動分隔開來。這可以按照地理、人群、時間與議題來分隔。不然的話,這種暴力也許會對有可能更有力與更成功的政治反抗運動,帶來災難性的效果。
戰略規劃的四個關鍵術語
① 總體大戰略 Grand strategy:功能是讓一個試圖在衝突中實現其目標的陣營,可以協調與指揮一切適當的與現有的資源(經濟的、人力的、道義的、政治的、組織的等等)之運用。透過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衝突中陣營之目標與資源,總體大戰略決定在衝突中應當使用之最恰當的行動技術(例如傳統軍事戰爭或是非暴力抗爭)。進一步說,總體大戰略應該包括決定發動初始的及隨後之各場抵抗活動的適當條件與時機。
② 策略 Strategy:即在所選擇的總體大戰略的範圍內,如何在衝突中最佳地實現特定的目標。策略的關注在是否、何時及如何戰鬥,以及在為特定之目的而抗爭的時候,如何達到最大的效果。
③ 戰術 Tactic:指在小型的局勢裡,熟練地運用自己的力量以取得最大優勢的作為。戰術是小型的行動,用來達到一個有限的目標。戰術的選擇取決於這樣一個概念,即在衝突中的一個有限階段、如何利用現有的戰鬥手段來執行策略。
④ 方法 Method:指行動的具體武器或手段。在非暴力抗爭的技巧中,包括第五章裡提到的幾十種具體的行動形式(例如許多種罷工、抵制、政治不合作等等)。
有關軍隊或警察
軍隊是獨裁者最重要的權力來源之一,因為它可以直接利用其紀律嚴明的軍事單位與武器,攻擊與懲罰不服從的民眾。反抗運動的戰略規劃者應當記住,如果警察、官僚與軍隊始終全力支持獨裁政權並在執行其命令時完全服從,那麼要瓦解獨裁政權是非常困難或者不可能的。因此,民主之戰略規劃者應當對旨在策反獨裁者隊伍之忠誠度的策略給予高度優先的考慮。
民主勢力應當記住,軍隊與警察隊伍裡的不滿與不服從對這些隊伍的成員來說可能是很危險的。士兵與警察的任何不服從會遭受到嚴厲的懲罰,而叛變行為會導致死刑。民主陣營不應當要求官兵們立即叛變。相反的,在有可能溝通的情況下,讓他們清楚地知道他們起初可以採取許多比較安全之「隱蔽式不服從」的形式。
例如,警察與軍隊可以無效率地執行鎮壓的指令、找不到遭受通緝的人、警告抵抗者即將進行鎮壓、逮捕或驅逐出境、以及不向上級長官報告重要的資訊。反過來,不滿的軍官則可以忽視而讓鎮壓之命令無法傳到指揮體系的末端。士兵可以對示威者頭顱以上對空開槍。同樣的,公務員這方面則可以遺失文件與指示、沒有效率地工作、並且「生病」而必須呆在家裡直到他們「康復」。
四個迫切的工作
①:必須強化受壓迫民眾自己的決心、自信及抗爭的技能;
②:必須強化受壓迫人民的獨立社會團體與機構﹔
③:必須建立一個強而有力的內部抵抗勢力;
④:必須為爭取解放而制定一個睿智的總體大戰略,並且熟練地加以實踐。
例子:波蘭"波蘭在1970 與 1980 年代提供了以抵抗運動逐步收回社會功能與機構的一個明顯例子。天主教會曾經受到迫害,但始終沒有完全被共產黨控制。在1976 年,某些知識份子與工人組成了例如 K.O.R.(工人保衛委員會)的小型團體,來推廣他們的政治理念。團結工會(Solidarity)的組成,伴隨著它組織有效罷工的能力,迫使當局在1980 年承認它的合法化。農民、學生與許多其他團體也組成了他們各自的獨立組織。當共產黨發現這些團體已經改變了權力之真實狀況的時候,又重新禁止了團結工會,並且又倒退而訴諸軍事統治。
即使在軍事戒嚴統治下,受到許多監禁與嚴酷迫害,這些新而獨立的社會機構繼續發揮作用。例如,數十份的地下非法報紙與雜誌繼續出版。地下的出版社每年發行數以百計的書,而知名的作家抵制共產黨刊物與政府的出版社。類似的活動在社會的其他部份也繼續進行。
在賈魯塞斯基(Wojciech Jaruzelski)軍事政權下,有一段時間軍事共產黨政府被描述成在社會頂頭上玩大風吹。官員們照樣佔據政府職位與辦公大樓。執政當局照樣能夠以實施懲罰、逮捕、監禁、沒收印刷機等等打擊社會各階層。不過,獨裁政權卻無法控制社會。從那個時刻開始,社會最終能夠徹底打倒這個政權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了。
即使在獨裁政權仍然佔據政府權位的時候,有時候也有可能組織一個民主的「平行政府」。它可以逐漸作為一個競爭的政府而運作,民眾與社會的機構則對這個政府給予效忠、遵從與合作。結果,獨裁政權就會逐漸地被剝奪了這些政府的特徵。最後,民主的平行政府可能會完全取代獨裁的執政當局,作為邁向民主體制過渡的一部份。如此發展下去,在轉型過渡的一部份就會通過憲法、舉行選舉。
總結
總而言之,要想成功地對抗根深蒂固的獨裁政權,就必須有可以減少及排除政權之權力來源的不合作與反抗運動。缺少不斷補充所需要的權力來源,獨裁政權就會變得脆弱、並且最後會被分支瓦解。因此,為了反抗獨裁政權,針對這些獨裁者之最重要權力來源,政治反抗就必須要有一個足夠有效力的戰略規劃。
假以時日,結合抗爭與機構之建立就可以導致「實際」上的自由,使獨裁政權的崩潰與民主制度的正式建立變得無法否認,因為社會內部的權力關係已經根本被改變了。」Shared From「從獨裁走向民主」Written By「香港書摘」,篇文嘅Opioion唔代表本人個Stance,篇文講嘅嘢未必啱曬亦未必錯曬,係啱定錯,請咁多位自己Judge。